五百年來一大千:他把鄉(xiāng)愁潑進畫卷
張大千《阿里山曉望》(絹本) 成都畫院供圖
一把長胡須,一襲長衫,一支畫筆,一生漂泊。作為20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出生于四川省內(nèi)江市的張大千用一支畫筆,創(chuàng)造了中國藝術家叱咤風云的傳奇。
這個被徐悲鴻盛贊為“五百年來一大千”的巨擘有著哪些傳奇故事?四川鐘靈毓秀的山水風光又如何滋潤著他的畫筆?12月6日,成都畫院“藝術大家與四川”系列講座上,美術評論家、四川大學教授林木講述了張大千這一生的奇聞軼事。
潑墨潑彩畫
創(chuàng)造全新中國畫圖式
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的張大千,除了輝煌的藝術成就,他豐富有趣的人生經(jīng)歷也被世人津津樂道。他當過100天“土匪”,做過3個多月和尚,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韓熙載夜宴圖》就是他當年的藏品。除了繪畫,他還是一個實力派“吃貨”,留下“以藝事而論,我善烹調,更在畫藝之上”的美談。而這其中,最廣為傳播的莫過于他善于模仿古畫,尤其善于模仿明末清初著名畫家石濤的畫作。林木講,因為技法成熟,他仿造的古畫一度連陳半丁、吳湖帆、葉恭綽等都難以分辨。據(jù)傳,被稱為石濤鑒定專家的黃賓虹有次興致勃勃給張大千分享自己新購的一張石濤畫作。張大千一看,心里偷偷樂了:“這不是我畫的嘛!”除了黃賓虹,畫家陳半丁也“上了當”,其收藏的石濤精品冊頁也出自張大千之手。他偽梁楷的《睡猿圖》還騙過了吳湖帆、葉恭綽等鑒賞家。
這樣的仿古能力,不僅鍛造了他的鑒賞能力,還為他的筆墨打下牢實的基礎。除了從古畫吸收營養(yǎng),上世紀40年代,張大千還在敦煌待了3年,臨摹了大量壁畫,以探索古代傳統(tǒng)技法?!氨緛硭挥媱澊?個月,不料這一待就是近3年。當時敦煌道路不通,他就騎著馬和駱駝去。在這種艱苦環(huán)境下潛心藝術,可見張大千的毅力和決心?!?br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list-style:none;" /> 1966年,張大千赴香港訪友,觀看了圣保羅畫展,其后“作風大變,潑墨潑彩,大行其道”。他的潑墨、潑彩畫,打破已有的勾皴染點的嚴格程式,創(chuàng)造全新的中國畫圖式。意象與意境把色與墨相融相間,將半抽象與寫意的具象畫法融為一體。也正因如此,他的潑彩作品是拍場上爭拍的珍品。其中,《潑彩朱荷》屏風,在2002年蘇富比秋拍中就以2022萬港元成交。在中國嘉德2010春拍上,張大千晚年巨幅絹本《愛痕湖》,更是以1億零80萬元成交,這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故鄉(xiāng)頻入夢
巴蜀風情漫襲畫卷
張大千生于內(nèi)江,抗戰(zhàn)之后長期在成都生活,并逐漸達到藝術生涯的一個高峰期,四川鐘靈毓秀的山水風光滋養(yǎng)了他的畫筆,給予他無窮的靈感與慰藉。他曾三上峨眉山,多次在青城山探究造化之美。這些巴蜀風情后來多次出現(xiàn)在他的畫作中。
70年前,張大千從成都新津機場離開祖國大陸,后半生輾轉異鄉(xiāng)再未曾踏上故土?!叭f里故鄉(xiāng)頻入夢,掛帆何日是歸年。不見巴人作巴語,爭教蜀客憐蜀山。”雖然獲得巨大的藝術成就和國際聲譽,但故鄉(xiāng)卻成為他內(nèi)心最柔軟的傷疤。在國外思念家鄉(xiāng)時,青城山、都江堰古橋、玉壘山、內(nèi)江等山水都被他融入筆墨,以解鄉(xiāng)愁。
林木特別提到了因思鄉(xiāng)而創(chuàng)作的《長江萬里圖》。該畫作是張大千于1968年創(chuàng)作的絹本設色國畫。這幅近20米長的畫作中以四川省為起筆,開卷就是都江堰的鐵索橋,接著,長江奔流而下,越三峽,過江陵,納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懷抱。該畫布局宏大,氣脈流貫,繁復變化卻又渾然天成。在技法上,他既采用傳統(tǒng)山水畫的破墨、積墨、潑墨等技法,又融會西方繪畫的潑彩法,形成“潑寫兼施、色墨交融”的風格。畫家葉淺予也曾點評,“處理這樣宏大的布局,寄托深厚的思國之情,不是一般胸有丘壑的山水修煉所能勝任……”
在四川,張大千的畫作并不罕見,在四川博物院就有很多。林木說,2017年張大千敦煌時期的《水月觀音》以1.012億元成交。而同樣主題的《水月觀音》畫作在四川有兩幅,分別藏于四川博物院和成都市新都區(qū)的寶光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