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川大校園 學子與詩人共赴詩歌之約
首屆金沙詩歌獎頒獎典禮現(xiàn)場
春和景明,草長鶯飛,這是人間四月天,也是讀詩寫詩的好季節(jié)。成都濃厚的詩歌環(huán)境下滋養(yǎng)年輕學子的成長,春天的校園里,天然適合生長詩意。昨日下午,四川大學春天詩會暨首屆金沙詩歌獎頒獎典禮在川大江安校區(qū)舉行。從北京遠道而來的《詩刊》主編、詩人李少君,成都市作協(xié)主席、《草堂》詩刊執(zhí)行主編熊焱,川大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李怡、黨委書記古立峰,以及劉福春、趙毅衡、干天全、姜飛、操慧、向以鮮、鄧翔等川大多位詩人、教授,濟濟一堂,與大學生共度一個詩意的周末午后。
首屆金沙詩歌獎頒出
創(chuàng)作獎空缺
金沙詩歌獎系年度詩歌獎,由金沙詩歌創(chuàng)作獎 、金沙詩歌批評獎和金沙詩歌文獻貢獻獎組成。每年度每個獎項獲得者均為 1 人。在頒獎現(xiàn)場,川大姜飛副教授以四川大學金沙詩歌獎評獎委員會秘書長身份,現(xiàn)場宣讀了金沙詩歌獎的獲獎人員?!敖鹕吃姼鑴?chuàng)作獎”空缺。金沙詩歌批評獎、金沙詩歌文獻貢獻獎分別由作家霍俊明、鄂復明獲得?;艨∶饕栽娫u著作《轉世的桃花:陳超評傳》獲得首屆金沙詩歌獎,即“金沙詩歌獎·2018年度詩歌批評獎”。這也是霍俊明昨天在四川獲得的第二個詩歌評論類獎項,上午他剛剛獲得“草堂詩歌獎”年度詩評家獎?!掇D世的桃花》是霍俊明寫自己恩師、詩人陳超的詩歌傳記。全書48萬字,以大量翔實的一手資料追憶和評論了陳超及其所處的那個詩歌鼎盛時代。書中所涉國內一線詩人舒婷、西川、歐陽江河等近百位,感情充沛,語言生動,理論性強,既是對陳超一生的總結,又是對中國詩歌的反思和指引。
“創(chuàng)作獎”空缺的原因,姜飛解釋說,“金沙詩歌獎”評獎委員會嚴格執(zhí)行其評獎的高標準,評獎、授獎寧缺毋濫。我們期待的創(chuàng)作獎詩人是這樣的:在藝術原創(chuàng)性方面,給我們震驚。詞語要及物,不炫技,不凌空蹈虛。語言干凈、真誠。我們希望今后的金沙詩歌創(chuàng)作獎不再空缺。
學子與詩人
朗誦詩歌以詩會友
一曲動聽的古箏《漁舟唱晚》,詩會表演的序幕拉開。2019年四川大學春天詩會詩歌征文大賽的部分優(yōu)秀作品以朗誦的形式與觀眾見面,舞臺上的朗誦者正是校園里的學子們。
“我在拔節(jié)生長的歲月里,向春天走去/禾黍離離的黃土地/長出和豐收相悖的饑餓/也長出口音濃重的革命方言/工廠屋頂破碎的一角里/能看見軍閥混戰(zhàn)的流火/也能看見,從鐮刀錘子旗幟上/成功越獄的紅星”一等獎獲得者吳少顏與同學上臺朗誦自己的獲獎詩歌《我向春天走去——寫在祖國的三月》,用豪邁的聲音喊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朗誦間隙,大學生詩人們還進行了精彩的文藝表演。李少君、霍俊明、熊焱、鄧翔、向以鮮等詩人也現(xiàn)場朗誦了各自的作品,與學子們一起“以詩會友”。
據(jù)了解,本次詩會共征得稿件百余份,原創(chuàng)詩歌200余首。四川省寫作學會會長、四川大學春天詩會的創(chuàng)辦者干天全介紹說,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jié),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從古至今“春天”都是詩人著重表達的主題。春天詩會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成立以來,歌頌生活歌頌自然,抒發(fā)青年內心的情感?!敖酉聛?,詩歌會還會升級為詩歌節(jié),帶來更大規(guī)模的活動?!?/p>
濃厚詩歌氛圍
滋養(yǎng)詩歌少年們
“站在舞臺上朗誦自己的詩歌,我的心情更加澎湃,感覺心中的激情釋放了出來?!毕屡_后的吳少顏仍然激動不已。她告訴記者,這首詩中的“我”就是倒流的時間,回望國家發(fā)展的腳步。“春天來了,身體和精神都要在路上,我想詩歌就是我們精神踏青的好辦法?!币呀?jīng)來成都五年的她,不僅愛上濃厚的詩歌環(huán)境,更積極融入其中?!霸谖业脑姼鑴?chuàng)作過程中,得到很多專家教授的幫助,開闊我的思路。這里還有‘馬識途文學獎’等為我們年輕學子搭建的創(chuàng)作平臺。”
為活動拉上帷幕的作品是本次詩會二等獎的作品《少年和祖國的歌》,該作品的作者吳映曦也是協(xié)辦本次活動三個詩社中的自在詩文社的副社長。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談起家鄉(xiāng)的詩歌環(huán)境,吳映曦更是感受深刻:“我們從小就生活在詩歌之城,古代的詩歌大家到第三代詩人的代表們,都有來自成都的,他們給我們榜樣的力量。而且這種對詩歌的重視是深入人心的,學校和社會中時常開展詩歌活動激發(fā)我們自己的創(chuàng)作。如今在我們學校,幾乎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詩社。這樣的環(huán)境讓年輕的學子們能有更多的詩歌浸潤?!?/p>
看著臺上的學弟學妹,回到母校的熊焱十分欣慰。在熊焱看來,即使學子們的詩歌還比較稚嫩,但這一點不重要,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他們的詩心詩情就極為動人。“成都不僅有川大等詩歌研究的機構助力理論研究,還有成都國際詩歌周等活動產生廣泛共鳴,成都濃厚的詩歌環(huán)境下滋養(yǎng)年輕學子的成長?,F(xiàn)在他們正處于春天般美好的年華,也希望他們把生活過得像詩一樣美好。”
本報記者 李雪艷 圖片由四川大學春天詩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