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匠心”描繪西南版畫群像
6月6日下午,由四川省美協、四川美術館、四川美術學院主辦的《手作匠心——首屆西南青年版畫創(chuàng)作推動計劃》在四川美術館開幕。展覽通過名家特邀、機構推薦與專家評選3種形式,同時展出100余位國內外著名版畫家的代表作,以及150多位西南地區(qū)青年版畫家的近作。
作為中國版畫創(chuàng)作的重鎮(zhèn),四川曾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貢獻了《紅巖》插圖等主題版畫佳作,以及一大批少數民族題材版畫經典。此次展覽上亮相的川籍青年版畫家,能否為四川版畫創(chuàng)作帶來新的面貌與生機?
三四名教師撐起一個專業(yè)高成本“嚇跑”版畫學子
四川版畫有著輝煌的過去。四川黑白木刻版畫與黑龍江油印套色版畫、江蘇水印版畫一道,并稱國內版畫界“三大地方學派”。1992年,我國首個專門從事版畫收藏與研究的博物館神州版畫博物館在成都成立,成為中國近現代版畫系統收藏的權威機構。
不過,2015年年底以來,隨著吳凡、蔣宜勛、李煥民等老一輩四川版畫家相繼離世,四川版畫界感受到了危機。“這是四川版畫難以估量的損失?!笔∶绤f主席阿鴿說。
此外,我省的版畫專業(yè)或研究方向,僅在四川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少數高校開設,教學資源和教師隊伍相對薄弱,這也制約了后繼人才的培養(yǎng)。
據悉,上述兩校版畫教師分別只有4人和3人,承擔了版畫專業(yè)本科生、研究生的全部教學和培養(yǎng)任務。“每屆本科生有15人左右,開設了黑白、套色、銅版、絲網、書籍裝幀等專業(yè)課程,忙的時候課表從周一排到周五?!蔽髂厦褡宕髮W藝術學院版畫教師付業(yè)君說。而在省外專業(yè)美術院校,情況則要樂觀得多。位于重慶的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擁有17名教師,分屬4到5個不同的工作室,按不同版種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
與此同時,版畫創(chuàng)作相對較高的材料成本,也影響著青年學子畢業(yè)后的創(chuàng)作規(guī)劃。四川師范大學版畫教師蔡麗輝介紹,其使用的水印版畫紙每張七八十元,油墨每罐在兩三百元,經常需要自費更換刻刀、木板、紙張等工具。
記者調查發(fā)現,西南民族大學版畫專業(yè)本科生,畢業(yè)后繼續(xù)從事版畫創(chuàng)作的比例約為30%到40%,四川師范大學甚至出現過整屆版畫學生集體“轉行”的現象。
四川青年版畫家探索新路可借鑒“版畫工坊”模式
如何在年輕人中尋求四川版畫新的突破點,成為擺在此次展覽策展團隊面前的大問題。
策展人馮石首先關注版種的多元化。“國內多版種專業(yè)展覽的扶持與推動,以及中國版畫界國際交流的日趨頻繁,使得中國當代版畫的面貌日趨豐富?!庇浾咴谡褂[現場發(fā)現,除了黑白木刻這項傳統優(yōu)勢,我省青年版畫家呈現出不少新動向,例如蔡麗輝的《分歧者組畫》、馬力的《晾》均為綜合版畫。
如何讓展覽影響更多年輕人,策展團隊也有自己的想法。5月28日,馮石聯合多位川渝藝術圈人士,在年輕群體聚集的成都方所舉辦名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從印刷術、版畫到數字網屏》的對談,為此次展覽預熱。隨后又推出在線微展,借助新媒體力量進行傳播。
這些新鮮的做法,源于美術機構專業(yè)人員的年輕化。記者發(fā)現,此次展覽策展團隊大都為80后,其中便有曾榮獲第十九屆全國版畫展最高獎的鄔林。
對于四川版畫的發(fā)展,一些專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原主任李川認為,可以像北京、上海等地,由青年版畫家共同出資購買設備材料,組建“版畫工坊”,緩解成本壓力。“版畫工坊同時面向公眾開展各種版畫活動,也可以為藝術家提供版畫代印等服務?!?/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