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丶四区_6080yy午夜不卡一二三区_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国产_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QQ登陸
四川青少年文藝網

賬號注冊

已有賬號?現(xiàn)在登錄

郵箱
用戶名
昵稱
創(chuàng)建密碼
確認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楚?點擊換一組驗證碼。

一鍵登錄

論壇導航

[進入] 文聯(lián)網

x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協(xié)會動態(tài) >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戰(zhàn)士風骨 藝術大家——贊孫滋溪先生

來源:《中國藝術報》 2016-04-13

中國美術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作品系列展

曾經·永遠——孫滋溪藝術展

  展覽時間:2016年4月3日至4月12日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

  展覽場地:1、8、9號展廳

戰(zhàn)士風骨 藝術大家——贊孫滋溪先生

□ 吳為山

東直門外(紙本水彩) 1959年 孫滋溪

母親(布面油畫) 1981年 孫滋溪

舊居(布面油畫) 1968年 孫滋溪

天安門前-90年代(布面油畫) 2005年 孫滋溪 孫路

  近一年多來,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幾次大型展覽上,孫滋溪先生的作品成為被關注的重點,成為人們對藝術創(chuàng)作、生活、情感關系進行探討的話題。這些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作品樸實、真切,它不僅記錄了時代生活及其審美特征,也表現(xiàn)了藝術家在一個時代的追求,詮釋了生活與藝術的水乳關系。他創(chuàng)作于1964年的油畫《天安門前》成為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人民的形象”的標志;在為紀念抗戰(zhàn)勝利舉辦的“鑄魂鑒史 珍愛和平”大型展覽會上,他創(chuàng)作于1978年的油畫《小八路》尤為親切、感人。他的一系列創(chuàng)作反映了他對現(xiàn)實生活敏銳的觀察、對過去情境的深刻記憶。通過精心的構思,對形象的捕捉和對神形感受的高度靈敏,對藝術表現(xiàn)技巧精湛的把握,不僅刻畫了新中國工農兵對生活、對祖國、對領袖的熱愛,也歌頌了在革命隊伍中成長起來的人格特征,他們堅毅與坦率、真誠與友愛。從孫滋溪先生大量的作品《風雪行》(1981年作)、《當代英雄》(1960年作)、《同學》(1963年作)、《母親》(1981年作)、《孫毅將軍》(1996年作)、《小宣傳員》(2002年作)可以看出,他所表現(xiàn)的是真正感動了他自己的那些人、那些事。其中有些近乎于自己成長的寫照,如《小八路》《小宣傳員》以及《同學》中的小戰(zhàn)士等。這位自9歲時就加入民族抗日少年先鋒隊,11歲擔任鄉(xiāng)兒童團團長、17歲參加八路軍的“老革命”,其情感是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中逐步獲得錘煉、升華的。因此,他看到了在普通的生活、普遍的個性之外,還有著一種值得著力表現(xiàn)與刻畫的人格,那就是中華民族在爭取獨立自主的民族解放運動中所具有的不畏強暴,在浴火重生的希望中所展示的尊嚴,更多地體現(xiàn)在革命者為真理而獻身的義無反顧,在艱苦歲月中戰(zhàn)士們的樂觀上。所以說,他的作品在表現(xiàn)具體人物之同時也贊美了民族的性格,這是他現(xiàn)實主義作品之所以感人,之所以深入人心的根本所在。他以真心、真情實現(xiàn)了從生活的真到藝術的真的超越。正如他自己所說,藝術創(chuàng)作一是生活,二是激情。其實,孫先生作為藝術家是將這兩者融入到藝術的形象與藝術的形式中的。他認為“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對生活的審美結果”。因此,提煉、純化藝術表現(xiàn)的語言,在美的創(chuàng)造中逐步形成自我風格是他長期的實踐,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作為外來畫種的油畫,它的發(fā)展,它的表現(xiàn)方式與技法對應著西方社會的歷史文化背景。作為繼承、吸收、借鑒,如何與我們民族藝術的智慧相結合,而成為我們表現(xiàn)自己生活與情感的嫻熟的語言,這不僅是技法層面的,更在于藝術美學和文化之脈的融匯。我們分析他的代表作《天安門前》《小八路》,那畫面上溫潤的陽光,既烘托了整體氣氛,又豐富了人物內心的世界。這種來自于蘇聯(lián)巡回畫派和法國印象主義的光色,在孫滋溪的畫面上很自然地成為中國人心靈世界的一縷陽光,溫暖、和煦。《小八路》的光色變化也使我們油然想起蘇聯(lián)油畫《前方來信》。同樣是表現(xiàn)戰(zhàn)爭年代的喜悅,《小八路》更多地吸收了風俗年畫藝術手法,它更貼近我們的民族審美情感。

  孫滋溪先生善于捕捉瞬間動態(tài)和微妙的表情,畫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生命的激情。他的主題性創(chuàng)作一般切入點小,不以宏大、壯闊的構圖和人物眾多的場面為表現(xiàn)形式,他總是傾力于事情發(fā)生的關節(jié)點,并加以深入與強化,所以作品扣人心弦,令人遐想,并為形象本身所動情,從而使觀眾進入畫面時空,感受真實可信的歷史。這種“在場感”便是畫家創(chuàng)作時的投入,是生活的長期積累。作為戰(zhàn)士,作為革命隊伍中的文藝工作者,作為教師,作為一個沉浸于革命歷史題材表現(xiàn)的藝術家,孫滋溪先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上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孫滋溪先生繪制了大量的油畫風景和人物肖像寫生,從漢口、湘西、陽江、三亞到京郊、西柏坡、沂蒙山,留下了他以詩性的情懷觸摸大地、天空,以多彩的畫筆點染河山的痕跡。從他畫的素描和速寫,可以聽得到人物的呼吸。所謂形神兼?zhèn)?,不單純是對畫面的評價,其本質當是畫家的藝術境界。唯用心、用意、用神方能達到此境。先生的這些被稱為習作的寫生,無論是風景還是人物,不僅為他的主題性創(chuàng)作扎實了深厚的功底、積累了素材,也成為他藝術不可分割的組成,更為他在內心刻下了“人民”“生活”兩個關鍵詞。

  孫滋溪先生的作品有著一目了然的繪畫性,即創(chuàng)作的視覺特征,但仔細品讀,文學性是他繪畫作品的潛在特點。所謂文學性主要表現(xiàn)在情節(jié)性。他作品中人物的關聯(lián)皆有時間和故事連貫。這也使他的作品增加了可讀性。其文學性,一方面緣自于他對生活的了解與熱愛,故以繪畫方式娓娓道來;另一方面他早年就喜歡為文學作品畫插圖,插圖是對文學思想的高度概括。我青少年時期讀過一本短篇小說集《長長的流水》,至今記得那封面設計和其中的插圖,它和小說內容一起將我?guī)肓藲v史的歲月。最近,由于研讀孫滋溪先生的年表,才驚異地發(fā)現(xiàn)這封面設計和插圖均是1960年孫先生所繪。我感慨,感慨藝術家種下的美的種子悄悄在讀者的心田露出美的葉芽。

  20世紀以來的百年間,中國美術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發(fā)生了波瀾起伏的巨大變化。其一,“五四”運動之后一批優(yōu)秀知識分子向西方取經,中西融匯成為熱流。其二,中國美術家以愛國救亡投身社會洪流,不僅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浩氣長存的不朽力作,更涌現(xiàn)出有血性、有正義感、有民族情懷、有建樹的藝術家。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不同階段再繪新圖,再譜華章。這些民族精神的謳歌者也為民族精神所塑造,他們在抒寫人民的同時也受到人民的尊重。

  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我們重溫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我們學習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更深刻地認識到黨的文藝路線的正確。孫滋溪和許多藝術家一樣,都是黨和人民的培養(yǎng),是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

  孫滋溪先生及其家人懷著對黨和囯家的愛,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這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它將溶入中國美術發(fā)展的漫漫長河而流芳后世。


0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合會簡介| 關于我們|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廣告服務| 客服中心| 協(xié)作單位|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

蜀ICP備13016095號-3     川公網安備 510107020016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