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如何引領城市的創(chuàng)新設計?
2016-11-16 07:46:41 | 原作者:編輯 | 來自:編輯 | 點擊量:
摘要:城市與公共藝術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抑或藝術如何時刻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啟發(fā)和影響,這是一個非常難以解答的問題。如果深入探究,其中包含了很多關鍵詞,有些是傳統(tǒng)的,有些
城市與公共藝術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抑或藝術如何時刻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啟發(fā)和影響,這是一個非常難以解答的問題。如果深入探究,其中包含了很多關鍵詞,有些是傳統(tǒng)的,有些是當代的,有些是已經消失的,但無論怎樣,它們是影響深遠的。
第一個關鍵詞是“復雜” 。城市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在這個復雜的系統(tǒng)中又要保持自己的結構,而且應該在混亂當中尋找清晰的邏輯,適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fā)生的變化。作為一個建筑師要擁抱復雜,因為建筑師總是愿意做簡單的設計,避免復雜。所以建筑師首先要向藝術家學習這種復雜性。很少有城市的規(guī)劃是復雜混亂的,這一點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準備。第二個詞就是“機遇” 。我最喜歡的一位藝術家凱夫經常說:“藝術是我們對自然界的一種模仿” 。我們要更多地利用一些隨機的現(xiàn)象,對于建筑師而言,他們更喜歡一些積極的、決定性的、已經提前設計好的、而且有相應的理由來進行解釋的事物,但是建筑師更應該敞開心胸,敞開視野去學習。第三個詞是“事件” 。很多藝術家都經歷過一些變化,從一種藝術形式向另一種藝術形式的演變,比如從舞臺表演到電影,靜態(tài)走向動態(tài),對于建筑師而言,也要知道一些靜態(tài)的形態(tài)可能是動態(tài)的變化,將城市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件考慮在內,不僅僅關注城市的形態(tài),還要考慮城市的美感、城市未來進行的活動,一個好的城市就是讓居民每天的生活都運行得非常順暢。
在一些地貌方面的藝術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們對世界邊界的探索和想法,我們想象中遙遠的地方在自然界中是什么樣子,通過它來重新反思我們的城市。建筑師一直在關注城市化的問題,但主要都是在城市內部進行,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從城市外來觀看城市呢?比如說一個區(qū)域內60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那么我們可以觀察剩下40 %的人如何看待這座城市?他們與這個城市發(fā)生什么樣的關系?社會問題會不會從外部視野來消融?這只是個比喻,藝術家也是用一種比喻的方法從城市外觀察城市,建筑師可以學習這種觀察的方法,找到分散化、去中心化的要點。而城市的內部——社會的變化與政治的變化,是藝術家逃避不開的,尤其是政治。有時候藝術表現(xiàn)了某種政治立場,這是值得建筑師學習的,讓自己更多地了解組織架構和機制體制的相關問題。城市實際上是由居住在其中的人創(chuàng)造的一個機器,然后在自然界當中運行,有的城市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不斷產生變化。建筑師要意識到一座城市的特點,一座城市的名片是什么樣的,它根本的政治方向又是怎樣的,比如資本主義體制的城市可能更關注私有經濟的發(fā)展,而共產主義體制下的城市更關心的是互利共贏和共有利益,所以建筑師也要考慮到政治的重要性,也就是從藝術形態(tài)上來考慮社會變革。
斯蒂芬·金說過,小說是另外一種藝術形式,它模仿了我們的社會現(xiàn)實,同時又高于生活,人們對今后的渴望通過小說來展現(xiàn),里面包含了很多想象。我們需要在建筑中融入更多的想象,也許現(xiàn)在的無稽之談就是今后的奇跡,未來可能會實現(xiàn)。除了想象還要融入情感,必須在建筑藝術中表達我們的感情,可惜城市化的城市設計中,恰恰缺乏了情感。很多藝術家都在遵循、追訴情感,表達城市中人們的焦慮和沮喪,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是藝術家使用的語言,在今后可能會成為建筑師分析過程中強調的關鍵。這種表達要從藝術家身上學習,而非傳統(tǒng)的建筑科學。
接下來的兩個關鍵詞,第一個是“單一性” 。任何一件藝術品都是足夠令人感到吃驚的獨一無二的作品,有些讓人感覺到高興、舒適,有些則不然。在現(xiàn)代化過程中,建筑已經成為一種雷同的同質化的表現(xiàn),一棟棟并無差異,很多傳統(tǒng)的博物館或者藝術館為了強調功能性,而放棄了對個體性的追求,都是模仿之前的設計。在這里藝術家可能比建筑師更有優(yōu)勢,他們不害怕表達個性,也不畏懼表達某個時刻他們獨特的感受。
第二個關鍵詞,那就是“全局性的自然” 。很多藝術家的作品都關注自然,比如記錄下城市化進程中北極的樣子,希望引起人們對全球變暖的注意,這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建筑師需要處于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我們必須考慮到可持續(xù)性,這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同時也關乎情感表達和社會意識的強調,否則我們無法解決像全球變暖這樣的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危機。目前,世界上70 %的垃圾都是固體垃圾,均來自城市,那么城市消耗了全世界70 %的能源,城市既是主要的垃圾生產者,也是主要的能源消耗者。對此,無論是藝術家還是建筑師都需要對未來做出預測,參與解決方案,解決我們共同面臨的社會危機。
(傅柯林 倫敦大學巴特利特建筑學院建筑與城市設計名譽教授、知名建筑師)
?。ㄖ袊囆g報記者王雨檬根據傅柯林在首屆公共藝術與城市設計國際高峰論壇上的發(fā)言整理)